性病防治学科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自2019年获评为南山区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以来,持续开展多项国际、国家、省、市级公共卫生项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淋球菌、毛滴虫感染即时检测多中心评估项目”“全国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国家淋球菌耐药监测项目”“广东省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广东省防治生殖道衣原体感染试点项目”及“深圳市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综合防治项目”等。通过将性病防治与艾滋病防控、生殖健康及妇幼保健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疾病筛查-规范诊疗-性伴追踪-行为干预-随访管理”的一站式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全区性病监测、检测与诊疗三大核心体系。由于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本单位2013-2024年连续十二年荣获“广东省性病防治先进单位”称号。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研究生学历以上13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近年来,学科成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中外权威医学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参编专著5部,承担市、区级科研课题14项,主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项,荣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梅毒综合防治策略技术被省卫健委列为卫生计生适宜技术向全省推广。
学科成员多次在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全国生殖道衣原体感染防治研究论坛等国家级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在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开发与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方面开展深入科研合作。同时,与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6人。 学科作为《终止性传播感染流行综合策略高级课程》现场教学基地,接待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蒙古、泰国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学员共20人,深度展示性传播疾病“一站式”全链条防治流程,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2022年,在区第三轮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中期评估中,本学科由培育学科晋升为区A级重点学科;2024年,再度获批新一轮(2025-2029年)区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格,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终止性传播感染流行综合策略高级课程现场教学基地
在2025年全省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我院荣获“性病防治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