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长的期许走进慢病院,走进精神卫生科,走进ACT,半年光景中,慢病院的民主亲切氛围、精神卫生科的积极向上精神、ACT的扎实探索劲头都让我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带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念融入ACT团队专门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幸运中积极勇敢的摸索前行,期待着和团队一起创造出成绩。以社工角色和团队探索服务已将近半载,适时总结一下,给已提供服务一个交代,肯定一下此时的我们,更为未来提供一个指引。
一、舶来的新兴事物焕发着蓬勃朝气,终将成就本土康复模式
ACT是一个舶来品,在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和较好的成效,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事物,武汉和深圳等地均在积极探索ACT本土化运作思路和模式,深圳的各个区多有ACT运行,南山慢病院的ACT项目于2012年8月份在招商街道揭牌运行,随着项目的深入,ACT服务团队逐渐扩展以致完善,ACT服务对象人数不断增加,ACT服务内容不断横向和纵向扩展,ACT服务业已初见成效。这个项目吸引着医生、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积极摸索前行,影响着残联和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价值理念,这个项目越来越受到服务对象及家属的肯定和关注,个人在提供服务中觉得ACT项目焕发着蓬勃朝气,终将带着本土特色成就独有的康复模式。
二、ACT团队将医生权威与社工服务相结合,敲开信任的大门。
南山慢病院的ACT以精神科医师为主导,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广泛参与。在社会大背景下,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不清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等ACT团队其他成员,但一定知道医生的存在,患者对医生权威的肯定和信任,使得ACT团队能够迅速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患者易于接受ACT提供的服务并且愿意相信这些服务能够给他带来改变,信任是改变的开始,服务对象对ACT的接纳和信任,使得ACT团队开展各类服务均能顺利进行。
三、ACT整合残联、卫生系统等资源,大范围整合福利政策
ACT团队在提供服务中注意整合各类资源,包括残联、卫生系统、家庭、义工和民间组织等,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层次需求,灵活运用相关政策,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送与服务对象。我科整理出版的《ACT服务手册》和《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手册》收录了残联、卫生系统和民间组织等各项福利政策,极大的方便了服务对象及家属。我科更与爱心企业和西里车队加强合作,共同关注精神疾病患者,营造较为宽松的社会接纳包容环境。
四、ACT以社区为载体,利于服务对象与社区共融,进而回归。
ACT提供的各类服务,均以服务对象熟悉和使用社区周边资源为目标,将服务对象划归为社区人,促进提升其与社区共融能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训练和陪伴将住院治疗和家庭康复有效结合,在确保其服药和及时就诊的基础上,将家庭康复延伸至社区,扩充了其康复的范围,有利于服务对象以正常姿态回归社区,常态生活。
五、单位和领导大幅度大力度的支持,极大的调动了团队积极性。
单位领导多场合多次数的了解ACT运作情况,鼓舞ACT团队努力尝试探索,为ACT团队开展服务提供了无忧的后勤保障。单位和科室领导更是积极争取ACT国内外交流学习机会,让团队成员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将学习的新思路大胆运用到项目实际运行中来。
六、ACT将团队成长诉求和患者需求相结合,激发双方主动性。
ACT项目的运作能够将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诉求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服务团队和服务对象双方的主动性,团队成员在已有成效中找寻价值和前进动力,服务对象在已得服务中信任和接纳服务团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