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预防高温措施 健康迎大运
本报讯 为加强大运会期间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中暑事件发生,近日,深圳大运会医疗卫生指挥部特制定了“大运会防暑降温工作指引”,提出了以下一些具体预防高温的措施:
一、一般个体预防措施
1.补充水分:喝水要及时,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平时可多饮番茄汤、绿豆汤、西瓜汁、菊花茶、酸梅汤、豆浆、凉茶等防暑饮料。要注意多吃夏天的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西瓜、甜瓜等,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2.加强营养: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特别要及时补充蛋白质,摄取量应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10%-15%,可选择新鲜的鱼、虾、鹅肉、鸡肉、鸭肉等食品,多吃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多吃各种瓜类、凉性蔬菜和苦味食品,如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芦笋等。不要多吃冷饮,以免胃肠通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不饮用烈性酒。
3.充足睡眠: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但睡眠时应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前。
4.调节情绪: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天热会导致情绪烦躁、心情紧张等。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季节里,人们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紧张、烦躁情绪也相当重要,不失为防暑降温的好方法。
5.补钠充钾:出汗过多时,如运动后,补水时还应适当补充一些钠和钾,钠可以通过食盐、酱油等补充,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带等。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6.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较长时间行走。
7.遮光防护:出门时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透气性好、浅色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外出不要打赤膊,烈日下长时间骑自行车者最好穿长袖衬衫。
8.备药防护:长时间在户外,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9.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10.处在高温环境下但没有空调、风扇等降温设施时,可通过多洗澡或多用湿毛巾擦皮肤等方法降温。
二、特殊人群预防措施
1.婴幼儿和儿童。婴幼儿和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在新生儿体内,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不利散热。家长要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以防晒;要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最好是饮用一些淡的盐开水;冷饮不要猛吃,否则会导致肠胃疾病;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常吃水果。
2.老年人。老年人体质虚弱,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衰退,是中暑的高发人群。从空调房出去前,应喝杯温热开水,“暖身”,避免骤热骤寒;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感觉到热时一定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在饮食上,要少吃肉类;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保证六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早点入睡,并在早晨提前一个小时醒来做晨运,避开高温时段。
3.孕产妇。盛夏时节孕产妇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散步或上街购物时要避开高温时段,不能乘坐拥挤的公共汽车;短时间的外出也一定要戴上帽子和太阳伞;临睡前淋浴一次,或用温水擦身;室内空气干燥时,应该往家里放置一盆清水。
4.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也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以防旧病发作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开空调的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温度不宜设定过低。
5.高温作业人群。如安保人员、志愿者、保洁人员等高温环境下工作人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单位应根据每天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合理调整体息时间,在酷热时段,尽可能安排有适当休息时段或采取轮班制度,以减缩在酷热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2)增设遮阳棚、遮阳伞、电风扇、喷雾设施等,在烈日下工作时,要注意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