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深圳市首家肿瘤随访中心在南山人民医院肿瘤科挂牌成立,主要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据市慢病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率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四分之一,为中国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南山慢性病防治院监测肿瘤发病17年
近年来,中国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陈思韩院长介绍,自1998年开始实行南山区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现已稳定监测17年。以2014年为例,南山区户籍肿瘤新发1055例,发病率为152.68/10万,新发恶性肿瘤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监测数据显示,南山区近10年来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前五位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女性前五位肿瘤为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
不同年龄段肿瘤发病顺位构成有所差别,20岁以前以白血病、脑恶性肿瘤和恶性淋巴瘤多见;20-50岁男性以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甲状腺癌和白血病多见,女性以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和白血病为主;50岁以上则以结直肠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等为主。
随访中心为患者提供“支撑”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肿瘤患者最希望得到社会支持是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最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种类是精神支持和信息支持。患者一旦身患恶性肿瘤,由于疾病本身原因及求医治疗过程等因素,影响其日常生活,不能与亲朋好友正常交往,也不能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功能,常有焦虑、恐惧、抑郁、甚至悲观厌世等消极心理改变。因此,医生护士应当多与恶性肿瘤患者交流,鼓励患者,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满足患者相关基本知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共同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仅仅靠住院的时间是不够的。
一个完整的肿瘤随访网络能够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的转变、治疗后并发症和毒副反应,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并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为了对监测到的南山区户籍肿瘤患者提供免费服务,健全肿瘤监测工作链,南山慢性病防治院报请南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批准成立了南山区肿瘤随访中心,并设在南山人民医院肿瘤科,同时由南山慢性病防治院对肿瘤随访工作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
“大数据”支持肿瘤防治一体化
据了解,目前肿瘤防治随访中心专业人员主要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肿瘤新发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和晚期照顾等方面的追踪随访,主要包括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督促患者进行随诊复查,对康复和生活饮食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收集补充完善患者的登记信息和生存资料,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南山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南山区肿瘤随访中心,不仅为南山区户籍的肿瘤患者给予出院后的专业服务,而且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数据支持,用“大数据”推动南山区的肿瘤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逐步形成南山区肿瘤防治从早期筛查、诊疗、随访、康复到临终关怀的一体化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