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千百个社康中心里,南油社康为何能脱颖而出?
“三不服务”大医院都做不到
百姓就诊不用挂号、不用排队、抓中药不用等明天,被就诊居民戏称为“三不服务”,省去了很多等待的烦躁。区慢病院院长陈思韩说,就医流程的优化大医院都赶不上社康,早在2010年,社康就申请了专门的光纤,用信息化解决百姓耗时过长的问题,这也是社康人气超旺的原因,甚至远自东莞、惠州的人都来慕名前来就诊。
病人来到中心读一下医保卡就可以,到医生那里他只要在市内主要医院或者社康看过病,资料都齐全,医生做诊断也方便。看医生时,也是基本不需要排队,可以提前预约也可现场看;取西药很方便,可每天100多副到200副的中药抓起来可比较麻烦,大医院现在也只能采取第二天快递给你,可在南油社康基本不用等第二天,有时趁午休时,中心主任会带领7、8个医护人员一起抓,确保居民当天取药。
社康中心装POS机的很少,可现在很多市民不愿意带现金,例如带孩子来打一个进口疫苗要800元左右,没现金去取又麻烦。南油社康专门找了热心公益的工商银行,接入一条专线,而且免收手续费。“每月和银行结算对账变得非常麻烦,财务人员要额外加很多班,但居民方便了,我们也就开心了。”
“中医全科”赢得满满口碑
每天早晨7:30,,很多患者就来到南油社康中心占好床位,年轻的中医师冯锦德和同事一一给大家针灸好,然后有助理负责看护和拔针,忙到8点再到办公室去门诊。
当问及这位1983年出生的中医师为什么愿意选择社康,而不是选择大医院更有“前途”?他说:“病人对你的信任!来这里四年,医患关系的和谐,让人感到心里很踏实!”
小冯虽然年轻,可却是居民眼中的手到病除的“名医”,前几日,裴阿姨椎间盘突出被家人搀着来就诊,当天针灸后就能下床,现在已经基本恢复,阿姨特意带着全家人过来送锦旗,说了很多谢谢。小冯医生说,现在每天中医门诊量有30多人,针灸的60多人,都是给孩子治好了,全家人都来了,有的全公司的人都来,有的把东莞惠州的亲戚都带来了,三个中医师都忙不过来。
黄通主任说,现在社康有全科医生,可学中医的也都是“全科”,内外妇儿科,尤其是中医儿科,小儿推拿安全有效,治疗颈椎腰椎等疼痛也是中医拿手的。所以,在区慢病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心没有自己束缚手脚,而是做大中医特色,现在有三分之一多大面积是中医诊治,也是患者“慕名而来”最多的科室。
“马上就办”让医患没有隔阂
社康不用上夜班没有夜诊?对也不对!
夜里十一点,社康中心早就下班了,可很多家里有生病的居民还可以继续求诊问药。
三个医生管理700病人?没错!
张燕医生是2013年8月来到社康工作的,她的小团队负责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700多患者的管理,其中有300多比较严重的是每个月都要回访一次,每天还得出门诊。“来到社康才知道,工作是这么辛苦,光是和病人预约免费体检时间,就得打无数个电话。”她说,询问他们有没按时服药,身体状况是好些还是坏些等等,成为她的日常。虽然日子平淡,但她逐渐开始记得很多患者的名字,他们的病情,甚至他们的家人,也逐渐感受到和谐医患关系。
“陪伴”是最好的治疗
社区的向老伯去年去世了,丧事办理完后,家人带着锦旗送到社康中心,感谢他们近十年的陪伴。十年前,向老伯中风后成为植物人,社康通过上门走访得悉后,不仅给他免费体检,甚至专门用车把B超、心电图机运到他家里给他做检查,一直与家人一道悉心呵护,直到去世,向老伯没有生褥疮,甚至没有发生过肺部感染。
张老伯患高血压、糖尿病十多年,社康中心也都是一直坚持上门服务,直到他去世。黄通主任说,社区好多位老人都是社康人送走的。
还有一些孤寡和空巢老人,社康还会免费送药。82岁的高大爷说:“大医院人多,老人家行动不便受不了奔波,社康能管我们最好了!”
在南油社康除了热闹的人群外,还有墙壁上那一面面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就像居民所说:“社康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我们更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