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梁小云副教授一行调研南山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
  •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8日

    元月7日,北京示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梁小云副教授一行4人到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调研南山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陪同调研,慢病院院长陈思韩、副院长马剑平出席调研会议。

    梁小云介绍,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研究院挂牌于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此次受国家卫计委委托,全面了解我国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现状,为制定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全国社会工作发展来看,深圳和上海社会工作发展比较快速,此行到深圳,主要想了解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现状和模式。梁小云一行听取了我院关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情况介绍,介绍围绕开展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开展契机、工作现状、发展趋势、社工定位、社工职能及多学科团队如何协调合作等内容展开。

    调研会上,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院长陈思韩介绍了南山区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团队构成、主动性社区治疗项目开展及运行情况等,陈思韩认为社工主要以项目为平台开展工作,从加拿大引进的主动性社区治疗项目(ACT)是对精神卫生工作现状的一个有益补充,但因本土患者及家属认知、医疗机构运营方式、人员构成、财政支持和工作环境均与加拿大有所不同,所以主动性社区治疗项目的本土化工作非常重要,南山区一直致力于探索项目的本土化运作,从宏观统筹、运作方式、财力支持、专业发展和提供服务等方面根据南山区实际情况进行经验积累。促进精神病人减少衰退、融入社会是一个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过程,近两年慢病院以创新之势将精神卫生和社会组织大胆融合,通过购买服务充实人员和基层服务,精神疾病康复是相对漫长的过程,南山愿做试验田,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融合更多理念,摸索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本土可行有效的精神疾病康复模式。调研会上,精神卫生科负责人、医生、社工分别做了工作分享,并就调研人员的一些具体问题给予回应。

    梁小云一行认为南山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无论是从理念到服务,还是从运作方式到整合资源能力都值得学习,并表示会将南山精神卫生工作模式,以及各级部门对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建议和期望整合到项目报告中,促进更高层面给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更多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