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是严重影响南山区居民健康的系列传染性疾病,其中梅毒、淋病报告病例数在全区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位列前三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我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外,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性病防治学科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近年来通过开展WHO重点性病即时检测与评估项目、国家淋病与生殖道衣原体综合防治试点、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哨点、广东省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性病疫情监测、梅毒归口管治、性病规范化门诊建设、高危人群综合干预等多项公共卫生项目,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防-治-管”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本学科技术应用和科学研究能力,以达到控制性病传播,促进生殖健康的目的。
本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研究生学历以上12人,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多学科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骨干成员多次参加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并进行现场报告,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在重点性病防治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与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培养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3人。近年来,本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点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1篇,SCI收录15篇,成功申报市、区级科研课题11项,主办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余项,参编专著2部,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8年梅毒综合防治策略技术被省卫健委列为卫生计生适宜技术向全省推广,2019年被评为南山区医学重点培育学科。